青海推行急难救助12小时答复和24小时救助机制 今年已救助63万困难群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民政厅获悉,近年来,青海探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实践,结合城镇、农村、牧区不同特点和类型,积极推行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服务类社会救助、急难救助12小时答复和24小时救助机制,力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青海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67亿元,救助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众63.69万人次。
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潘立介绍,全省90%以上县区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低保办理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临时救助急难情形、额度需求实现分级审批,确保暂时遇困群众“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全面推行社会救助“掌上办”“网上办”,实现线上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申请审核确认时限“跑出加速度”。
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方面,青海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大救助”格局的实施意见》,加快完善“1+5+N”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同时,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对全省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86.1万低收入人口进行实时预警监测。今年以来,青海累计新增救助对象2.4万人,退出救助对象1.96万人。同时,将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5.34万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的3.59万名纳入民政救助保障范围,占防止返贫监测人口的67.31%。
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青海省政府出台《青海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入实施养老服务领域“九大行动”,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动态优化调整全省养老设施布局,截至目前,青海已构建形成由205个养老服务机构、24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0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同时,青海加大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在全国率先推动设立由民政、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省、市、县三级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部署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相关措施,累计为4000余名困境儿童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067万元,为800余名孤弃儿童实施助医助学项目。
此外,青海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青海省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支出捐赠款物5.8亿元,慈善信托规模达6750万元,全部用于抗震救灾、扶弱济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