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哪些人员会被“退出” 管理人员调整引关注

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相关举措引发公众关注。国务院国资委在12月27日举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上释放了新信息。

国企改革:哪些人员会被“退出” 管理人员调整引关注-第1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消息,到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将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这项改革旨在加快提升效率、激发活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人才队伍优化,推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化改革。

事实上,国有企业在此领域已有探索。在2020年至2022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子企业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比例超过97%,覆盖全国超7.6万户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到56%。

专家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是为了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提质增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强调,“末等”不等于“末位”,不能简单划比例,更不能搞“一刀切”。退出主要是指退出原岗位,而不是违法违纪或到龄退休等情况。相关改革涉及人员退出岗位后,还要加强培训和引导,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

目前,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相关制度建设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着力解决有制度没动作和覆盖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新的一年,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改革也将继续深化。下一步,相关改革将着力解决目标设置科学性挑战性和结果兑现刚性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确定契约目标。对于“军令状”中的目标任务,要坚决做到“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确保考核兑现到位。

业内专家分析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三项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类任务取得不少突破。当前这轮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让改革成果制度化、长效化、实效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围绕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这项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改革,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指引,加强政策指导,解决基层不敢改、不会改、不想改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