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

自2022年底完成在轨建造以来,我国的空间站已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目前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随着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正式开始。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1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我国空间站具有多项技术特点。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2010年9月25日,国家批准研制由13个系统组成的中国首座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经过12年的努力,2022年底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国直接建造了达到世界第三代水平以上的多舱式空间站,产品和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舱对接为基本构型,形成水平对称的T字构型。采用转位机构和机械臂结合,可以完成复杂舱外建造和操作活动。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2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为了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在2021年,我国先后发射了“天和”核心舱和两艘“天舟”货运飞船及两艘“神舟”载人飞船,进行了关键技术验证。随后,在2022年,发射了“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天舟”货运飞船和两艘“神舟”载人飞船,使航天员的活动空间达到110立方米。从2023年起,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采用乘组轮换方式,连续不间断访问、照料空间站,开展至少10年的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等应用活动。本次神舟十九号任务是该阶段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他们将在轨驻留约6个月,与神舟十八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3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天和”核心舱提供50立方米的活动空间,用于统一管理和控制空间站组合体,支持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和在轨组装,配置了大型机械臂和备份气闸舱。“问天”实验舱具备对空间站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宽敞的专用人员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并配置了小型机械臂。“梦天”实验舱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货物气闸舱,支持百千克级微小飞行器或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4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我国空间站利用后发优势,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例如,“天和”核心舱配置了承载力达25吨的七自由度大型空间机械臂,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首次使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还配备了高效率的霍尔电推进发动机。未来,我国空间站将支持科学前沿的创新性实验和应用研究,力争在科学和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神舟十九号乘组将围绕“太空格物”主题,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此外,我国空间站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航天器“母港”,并在轨维修共轨飞行的其他航天器。根据需要,空间站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增加活动空间。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5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技术领先未来可期-第6张-新闻-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