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专在冬天找上门:发作起来又痒又痛

冬季对于每个长冻疮的小伙伴来说都很难熬,不光影响美观,反复的瘙痒和疼痛给许多人带来不便和痛苦。

那么冻疮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只有“我”会得冻疮别人不会?该怎么预防呢?

冻疮是什么?

冻疮是低温或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引起来的皮肤浅层损伤,医学上的说法是寒冷诱导的血管收缩或血管痉挛造成缺氧从而刺激炎症反应。

冻疮有这样一些特点:

发病有迹可循。一般受到寒冷刺激(也就是暴露在寒冷环境后)后的 12 小时到 24 小时内开始出现。可以引起冻疮的临界温度是 10℃,因为有数据指出当环境温度低于 10℃ 且相对湿度高于 60%时,患冻疮的易感性就会增加。

主要发生在暴露部位或者容易受寒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脚趾和手指,但耳朵、脸蛋甚至鼻头也可以出现冻疮。另外,有的人大腿、屁股也会出现冻疮,尤其是穿紧身裤或者裤子穿得比较薄、比较少的人。

皮肤发红和肿胀,红的颜色偏暗红。严重点的话,会有水疱或者皮肤破溃。一般会有瘙痒或者烧灼感,偶尔会有胀痛、触痛或者自发的疼痛。

为什么长冻疮的人是我?

相信很多长冻疮的人会心有不甘——为什么会是自己长冻疮,其他人都不遭这个罪?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好好了解自身,梳理一下,看是不是有一些容易长冻疮的危险因素。相对确切的危险因素(也就是更容易长冻疮的因素)有:

1)女性:相比男性女性会更容易长冻疮。有数据显示,15~30 岁的女性患冻疮更常见。

2)瘦子:如果体质指数(BMI)偏低,那就更不耐冻,也就是更容易长冻疮。有数据显示,冻疮患者的BMI平均值是 20.5 kg/m2,普通人群的 BMI 平均值 22.4kg/m2。

3)生活在寒冷的环境:比如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如果湿度超过 60%,还会增加这种风险。

4)吸烟:这是因为吸烟可以(一定程度)使人的肢端血管变窄,相当于对末梢的血液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5)穿着不当、穿得太少:这里特指在寒冷潮湿的天气时的穿着。另外,如果是穿紧身衣物、紧身鞋,由于保暖作用相对较差,也会更容易出现冻疮。

6)患有某些疾病:这包括雷诺综合征、红斑狼疮、外周动脉疾病等。好在,大多数冻疮没有这些疾病,如果有,一般也会有其他的表现,而不仅限于冻疮。

得了冻疮,怎么治疗好得快?

这里有 1 个好消息和 1 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冻疮本身就有自愈性,也就是不用药物也可以自己好。如果防护得当,有做到保暖防寒,即便有了冻疮,大多在 2 到 3 周内就能够好起来,这个自愈的时间算是比较快的。

坏消息是,冻疮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哪款药物能够起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治疗思路,可供初步参考:

· 如果是轻微的冻疮,比如没有明显溃烂,没有剧烈疼痛,可以用凡士林或者其他保湿霜,滋润局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一定程度上预防冻疮加重。

·要想用药膏让冻疮恢复更快的话,可以尝试的是外用糖皮质激素(比如糠酸莫米松、倍他米松、丙酸氯倍他索等),不过它的效果有争议,因为有的报告显示它有一定疗效,而有的对照研究显示它和安慰剂(没有药效的对照)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不要对具体疗效抱有太大的希望,以实际疗效为准。

·如果疼痛厉害,可以考虑临时使用止痛药物,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如果冻疮很顽固,或者很严重,比如范围很大、糜烂和溃疡很多,常规护理和治疗后没有效果,那么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有大规模研究显示,口服药物中,硝苯地平和己酮可可碱效果会比较好,是最为靠谱的冻疮治疗用药。

不过要强调的是,药物使用会有很多注意事项,上面的用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提倡大家自行盲目治疗。

还需要提醒大家,冻疮膏不适合用来治疗冻疮。主要原因是市面上销售的冻疮膏很可能不是正规药品,其中的成分几乎都没有实验数据证明疗效,且常常没有注明禁忌证、不良反应等,特别不适合用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所谓的冻疮膏,五花八门,大多只是蹭了个“冻疮”的名头。

不想再长冻疮?这样做有帮助

冻疮是难言的痛,为了预防冻疮,我们能做很多事。具体来说,可以参考上面聊到的“危险因素”来反其道而行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四字箴言——保暖防寒。如何做到保暖防寒呢?

· 在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前,尽量不待在寒冷、潮湿的环境

·在寒冷的天气中全副武装(手套、围巾、帽子、防水鞋等等),别忘记了脚、手和耳朵。

·定期锻炼,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避免抽烟对血液循环、伤口愈合的负面影响。

·保持皮肤相对干爽,避免过于潮湿,尤其是鞋袜干爽,不要长期让趾头待在湿冷的环境。

·让家和工作场所维持较为温暖舒适的状态。

上面这些点,做得越多,冻疮就离我们越远。

这种病专在冬天找上门:发作起来又痒又痛-第1张-科技-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Vano-Galvan S, Martorell A. Chilblains[J]. CMAJ. 2012, 184(1): 67.

[2] Chilblains (Pernio).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1817-chilblains-pernio

[3] Chilblain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hilblains/symptoms-causes/syc-20351097

[4] NHS. Chilblains.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hilblains/

[5] Raza N, Sajid Mu, Suhail M, et al. Onset of chilblains in relation with weather conditions.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08; 20(2): 17-20.

[6] UpToDate. 冻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pernio-chilblains

[7] Min JY, Choi YS, Lee HS, et al. Increased cold injuries and the 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BMC Public Health. 2021; 21(1): 294.

策划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审核丨冯珺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