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还可怕!中国人第一死因竟是这:六件事一定不要做

中风,又叫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大脑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血管堵塞缺血,或血管破裂出血了。

《柳叶刀》曾发表过一篇《1990-2017 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论文,分析了 1990 年到 2017 年中国 34 个省份地区(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风!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显示,2019 年我国共有 2876 万例脑卒中患者,2019 年我国有 218.9 万 人死于脑卒中。中风对我们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中风致残、致死风险高,但绝大多数的脑卒中风险归因是可控的,加强健康教育,做到以下“六要”和“六不要”,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中风的发生。

预防“六要”

1、要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的头号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 10mmHg,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49%,舒张压每增加 5 mmHg,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46%。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18 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7.5%。形成明显对照且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

只有 43.3%的高血压患者清楚自己有高血压,好多高血压患者只有在出现头痛头晕时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特别是年轻患者。

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包括: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或认为药物有依赖性等。

18 岁以上的成人应知晓自己的血压,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血压患者更要频繁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2、要管理好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也是心脑血管医生最为关注的指标。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就会出现斑块,并会逐渐增大,形成血管狭窄,或斑块变得松软不稳定,破裂后堵塞血管出现中风。

3、要适量运动,管理好体重

超重和肥胖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 34.6%。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 5 个单位,卒中风险增加 1.1 倍。

与不运动者相比,高中等强度运动者的卒中发病率或死亡率风险分别降低 25%或 17%,但低强度运动并不能降低中风风险。

4、要定期进行体检

要定期监测血压,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筛查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结果异常者要及时干预。

5、要有良好的睡眠和情绪

要拥有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长不足、打呼噜、失眠等都会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并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卒中再发。管理好自己的压力,长期、不适当压力会让人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焦虑程度的增加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6、要认识卒中症状

如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偏侧肢体的麻木无力、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要想到脑血管意外。

这时应尽快到达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即使这些症状已经恢复,也应让医生进行评估。如果中风症状严重,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溶栓或者介入取栓治疗。

预防中风“六不要”

1、不要换季输液

有研究认为,气温较大幅度的变化会增加中风的发生。但是通过输液来预防脑梗毫无科学依据,盲目输液不仅无益,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过敏等不良后果。

2、不要盲目服用保健品

市面上有许多保健品宣称可以软化血管,预防脑中风。这些产品有的是膳食补充剂,适量补充可能对身体有益,尚无科学依据证明能预防中风,且价格昂贵,多是“智商税”。

有的产品是妥妥的三无产品,通过不停洗脑,让好多老年人对其深信不疑。这些产品安全性毫无保障,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还会引起肝肾损害。

3、不要滥用药物

有好多中年人喜欢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卒中。对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较低的人群,阿司匹林不能预防中风风险,且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心脑血管专科医生的评估后根据情况使用阿司匹林,切不可自行服用。

好多中老年人在健康查体时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后,担心卒中的风险,在医师的建议下或自行服用他汀类药物。不是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需要他汀药物治疗,也应让医生评估斑块的风险和治疗的必要性。

4、不要大量食用高盐、高脂的食物

膳食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血脂偏高,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一定要严格限制。要注意做到饮食均衡,合理饮食

5、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

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 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近 2 倍。大量饮酒可使卒中风险增加 20%。

6、不要进行错误的急救

中风发生后,不要自行盲目服用药物,特别是神志不清的患者。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会堵塞呼吸道,引起肺炎,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后果。有些疗法如放血、拍打等疗法不仅没用,还会延误血管再通的时间,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比癌症还可怕!中国人第一死因竟是这:六件事一定不要做-第1张-科技-青岛传媒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唐春花,郭露,李琼,等.2022年全球卒中数据报告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03):238-246.DOI:10.16150/j.1671-2870.2023.03.06.

[2]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等.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J].中国卒中杂志,2022,17(05):433-447.

[3]刘明波,何新叶,杨晓红,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4, 29(04):305-324.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4.04.002.

策划制作

作者丨赵伟 天津泰达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审核丨李菁晶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主任医师

策划丨何通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林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