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大学生为保留应届生身份延毕
近日,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新规,调整了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聘中,不再将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作为审核条件。这一政策调整对于那些担心失去应届生身份、选择“脱产备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重中之重。为了促进这一群体的就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公务员、国企及事业编单位的招聘中,长期以来都对应届生给予了倾斜。以浙江为例,过去三年的省公务员考试中,超过一半的职位计划都专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
不仅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岗位的招聘中,应届生身份具有重要意义,在重点企业的招聘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还是知名互联网公司,校园招聘都是主要渠道之一,而这些招聘活动通常仅面向应届毕业生。对于应届生而言,参加校园招聘是求职的最佳选择,也是进入知名企业的高效途径。
然而,各省、市、企业对于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部分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根据毕业时间来界定应届生身份,而另一些则依据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记录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一旦应届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开始缴纳社保,其应届生身份就会发生变化,因为社保缴纳记录被视为其已落实工作,档案和组织关系也随之调整。因此,部分岗位存在“缴纳社保后不再算作应届生”的不成文规定。
应届生身份的“稀缺性”导致不少学生在就业时更加谨慎。随着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考试热度的上升,不少应届生选择延缓就业甚至主动延迟毕业,以保留应届生身份,争取应届生专设的岗位。根据2024年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慢就业”的应届生比例已经达到19.1%;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则显示,有4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延迟毕业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