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执行法官》: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司法工作领域蕴藏着艺术创作的富矿,近些年反腐、涉黑、涉案等司法题材影视作品备受观众青睐。但这类作品如果把握不好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不能从作品中提炼出让人信服的“正义必胜”的希望和精神力量,播出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往往也会对这类题材作品造成伤害。从这个意义上看,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执行法官》在处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但往往是这“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温度和成熟度。电视剧《执行法官》以16个法院执行案件为原型,艺术地讲述了一群年轻执行法官将判决书上的“程序正义”兑换成当事人手中的“实体正义”的鲜活故事,全面生动展现司法工作者为实现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的不懈努力。

   执行难既是一个司法难题,更是一个社会难题。执行不仅事关司法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正常运行,更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具有重要价值。剧中选取的16个贴近民众生活的执行案件,涉及合同纠纷、家庭矛盾、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尤其是校园贷、房产执行、老村拆迁等都是近些年我国社会民生领域常常遇到的热点问题。剧中每个案件的故事都是独立完整的,同时又与其他案件的故事紧密相连。专业台词的逻辑勾连和精心设计的情节推动,让观众跟着剧中人物沉浸式感受法院执行工作的挑战性,切身感受剧中执行法官对维护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的“真”。这个“真”就是这部剧的灵魂,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在这里达成高度一致。

   影视作品需要以剧中人物的行动推进故事并塑造人物形象。《执行法官》塑造了一群青春洋溢的现代法官形象。每个人物并非完美无缺,但都特点鲜明。他们跟着案件和故事一起成长,组合到一起,几乎满足了观众对优秀“执行法官”的所有想象——一身正气、坚定执着、机智勇敢、阳光体贴。执行法官背负的担子很重,涉及立案、侦查、审判等几乎所有司法环节。正因如此,《执行法官》不仅展现了执行工作的外部艰难,也让观众了解到法院内部的运作情况。年轻的执行法官不仅要面对社会的监督和考验,同时还要面临法院内部不同部门的竞争。把一群年轻法官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集中、难度高、强度大的职场环境中去摔打,无疑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他们会因为职场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与剧中人们形成天然“共情”,产生强烈的追剧冲动,并因为作品强烈的代入感跟着剧中人物一起体验喜怒哀乐。

   作品通过故事情节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执行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矛盾问题,也展现了剧中人物对情理法关系的认知和实践,在追求法律公平正义的共同理想下,展现出每位法官的个性特点,这是艺术的需要,也是职场的现实。两位主角中,一个是“刑”转“执”的齐麟法官,他胆大心细、智勇双全,还温柔体贴,追求“结果正义”;一个是不苟言笑、雷厉风行、坚守原则的执行庭庭长楚云,奉行“程序至上”。他们虽然工作理念多有冲突,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百姓得到公正对待,所以在经历了马匹藏匿案、豪车撞人案、子女反目案、美容赔偿案、校园裸贷案等一桩桩案件后彼此欣赏、共同成长。不仅如此,阳光正义的欧阳璐璐,技术大拿闫安阳,记忆力超群的叶轩,稳重忠诚的邵军,还有甘当绿叶的田佳与张天益,他们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面对复杂细碎、困难重重的执行工作任务时,从不畏惧、勇往直前,都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立足岗位职责、主动作为,谱写了一曲年轻法官在工作中坚守理想、互相帮助、不断成长的青春颂歌。

   剧作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官群体真实工作生活面貌,了解司法工作的窗口,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作者:周由强,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原标题:《执行法官》: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相关推荐